2020 年 10 月 10 日,中国北京-今日,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于北京、杭州、郑州、 昆明四地同步举行,共有 6 家试点示范单位、50 家评论员单位以及 1000 余家观察员单位参与。该项 目将整合多方资源,探索相关政策的制定,建设平时与应急状态下的慢病协同管理体系,为患者构建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和医疗支持,最终整体提升中国慢病的综合管理能力。
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,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执委会孔灵芝主任表示:“在后疫情时代, 我们希望随着项目的开展,能逐步引领中国慢病管理向多部门协同支持、慢病全流程共管、政府与各 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转变,同时为我国慢病领域政策的指导和制定提供决策依 据。” 在本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,多国研究显示,老年和基础病人群成为疫情流行中最脆弱的人 群,易感、病情危重、死亡率高,更加凸显出了平时状态下加强慢病管理的重要性。只有平时实现全 面慢病分层管理,在应急状态下,才能及时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,避免基数众多的患者造成对医疗资 源的挤兑。
中国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因此应运而生,服务超过 9 亿中国县域人口。该项目由中国国际经 济交流中心与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联合发起,赛诺菲等企业支持,分为探索期、试点期和复制期三个 阶段。在为期一年的探索期期间,来自 5 个县的 6 家县医院将作为首批示范单位,根据专家制定的慢 病管理要素、标准和流程进行实践,通过“点,线,面”的带动,将实践成果逐步覆盖全体县域医院集 群。 来自基层的示范单位将获取一线数据和管理经验,覆盖诊前、诊中、诊后的全生命周期慢病管理, 不断赋能医生、患者及相关医疗企业机构,构建县域的慢病管理体系,探索中国特有的个体化与标准 化结合的慢病管理模式,为慢病领域政策的指导和制定建立基础。到 2021 年底,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 心将基于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出台首本《白皮书》,从政策、商业模式和产业化层面形成对县域慢病 的系统指导,充分体现价值医学理念,构建完整的县域慢病管理体系。 “
作为项目支持方,赛诺菲将充分发挥自身长期在慢病管理领域积累的经验,尤其是多年来扎根县 域的资源优势,我们希望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,并帮助县域及社区共建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。” 赛诺菲普药全球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兼中国区总裁贺恩霆博士表示:“为了逆转中国慢病蔓延的趋势, 并在未来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的健康需求,我们将融合各方力量,建立多元化发展的医疗生态系统, 不断推出整合创新的慢病解决方案,助力实现‘健康中国 2030’。”